九月底的杭州,天气还带着些许初秋的暖意。走进杭州大会展中心,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如往年一样热闹。展馆里人流如织,数字化和智能化几乎是所有展台绕不开的主题。

相比一些大厂的巨型屏幕和高调宣传,鸿雁电器的展位则显得低调而务实:没有炫目的舞台,也没有大规模的产品堆叠,取而代之的是局改样板展示区,一个适老化厨房和卫生间展示区,还有几面展示商业空间解决方案的演示墙。
“看似简单,但都是用户最需要的地方。”一位停在展台前的观众小声对同行说。他们不是第一次听到“局改”和“适老化”,但当场景和产品被拼在一起时,才真正感受到这类改造的迫切性。
01
局改:500亿平米的新机会
过去几年,房地产市场的退潮已经成为共识。统计数字摆在眼前:2025年上半年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.5%,新开工面积下滑20%。开发商不再是“印钞机”,装修公司和家居建材企业的生意也随之紧缩。

不少人开始把眼光转向存量市场。全国500多亿平米的存量住宅,每二十年需要一次翻新,每年有25亿平米的改造需求。这是一个几乎确定存在的市场,只是很少有人能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。
鸿雁把突破口放在了“局改”。这不是空洞的概念,而是最具体的厨房、卫生间、客厅改造。智能锁、智能窗帘、智慧灯光,这些单品在过去几年已经进入了不少家庭,但当它们被包装进局部翻新方案时,才真正成了“水到渠成”的选择。
“我们其实早就准备了十年。”鸿雁电器总裁王米成在接受智哪儿采访时提到。过去十年,鸿雁一直在开关、照明、传感技术等方向深耕积累,如今正好和局改市场对接上。“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,消费者翻新时总会顺带考虑一些升级,而智能化是绕不开的。”
02
适老化:存量时代的新风口
如果说局改是横向的市场,那么适老化就是纵深的入口。
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60岁以上人口达到3.1亿,占比22%。绝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。问题也随之而来——卫生间跌倒,厨房烫伤和燃气泄漏,这些事故在数据上高频出现,在现实中也让无数家庭心有余悸。
鸿雁把展位的一个角落打造成卫生间场景。毫米波跌倒检测灯具装在天花板上,工作人员演示跌倒动作时,系统立刻报警并联动中控屏进行报警。智能马桶自动翻盖、UV杀菌,智能浴霸根据人体位置自动调节温度。
另一个角落模拟的是厨房。燃气泄漏传感器触发后,一旦察觉燃气异常,便会立即发出警报,并自动关闭燃气阀门。与此同时,燃气中控屏会暂时关闭电气按键,杜绝任何安全隐患。这些重要信息还会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,让安全多一份保障。
一位来自南京的经销商在现场直言:“以前觉得适老化就是加个扶手、装个防滑地砖。现在发现,真正的风险点是智能化能解决的地方。”
王米成总结得很直白:“局改往往和老龄化绑在一起。把适老化的智能产品放到局改场景里,就是一个很大的商业机会。”
03
商业空间:从卖产品到卖效果
如果说家庭端的故事,更多是围绕“安全和体验”,那么鸿雁在数贸会上展示的另一半内容,指向了更大的市场——商业空间。

展墙上展示了几个典型场景:酒店、办公楼、地下停车场、公租房。
这些地方的共性是:能源消耗高,管理复杂,但单个用户缺乏主动性。酒店客人不会在意空调是不是省电,办公室员工也不会关心灯是不是随手关掉。于是,提升效率只能依赖系统,而不是个人习惯。
在厦门的“X未来酒店”,引入鸿雁的智慧客控平台后,空调和照明的节电率超过20%。客人入住体验也更好:窗帘、灯光和空调根据不同场景联动,入住和退房流程也因为数字化而缩短。
在杭州华策中心的地下停车场,鸿雁的照明系统改造后,节能效率接近70%,回本周期不到一年。“过去是 ‘灯随车跑、车未走灯先关’,照明体验与节能效果难以兼顾;现在升级为 ‘人车靠近灯先亮,人车远离灯微亮’,在保障清晰照明的基础上,达成了节能最大化。”一位项目方负责人说。
公租房场景则体现了数字化治理。台州黄岩的公租房项目引入智能门锁、人脸门禁后,审批时间从3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,租金欠缴率下降25%。当地政府官员评价:“原来监管靠人盯人,现在靠数据说话。”
这些案例显示,鸿雁已经不再局限于“卖产品”,而是在“卖效果”。从节能数据到管理效率,智能化在商业空间的价值远比家庭场景直观。
04
经销商赋能:轻量化与服务闭环
再好的产品,也要有人愿意去卖。渠道问题一直是行业绕不过去的坎。
过去几十年,照明和电工行业的惯例是“压库存”。厂商把货压给经销商,经销商再慢慢消化。市场好的时候还能运转,一旦遇到下行周期,经销商往往被库存拖垮。
鸿雁选择了另一条路。通过O2O新零售,经销商只需要花几千块钱做样品展示,订单则通过鸿雁的线上商城完成,厂家直接发货。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大大减轻。
此外,鸿雁推出了“安家服务平台”。这是一个工具平台,里面有AI设计、智能派单、施工管理和售后知识库。经销商不懂设计?AI可以生成方案。不懂安装?平台派单给合格水电工。不懂售后?知识库有标准解答。
“我们希望让经销商轻装上阵,不再是被库存绑架的角色。”王米成说。
一位浙江的经销商告诉记者:“以前做智能家居,总觉得是‘看不懂、做不来、赚不到’。现在鸿雁把很多难事拆解开来,起码敢试了。”
05
结语
从局改到适老化,从家庭到商业空间,再到渠道模式的转型,鸿雁在数贸会呈现的其实是一条完整的进化路径。
这种路径背后有几个关键判断:房地产红利结束,家庭端的确定性在于局改和适老化;商业端的确定性在于节能和效率;渠道端的确定性在于轻资产和服务赋能。
换句话说,智能家居正在从“改善生活品质的附属品”,变成“社会运转的基础设施”。
回到展会现场。鸿雁的展位不算最大,甚至可以说有些低调。但每当工作人员做一次跌倒检测的演示,总会吸引人群围拢;每当节能效果的数据被打在屏幕上,经销商们就会低头掏出手机拍照。
这或许就是行业的一个缩影:过去的智能家居,总是被赋予太多想象,却很难落地。而现在,当需求变得具体,场景变得真实,价值才真正显现出来。
“走向商业运营的智慧空间”,这是王米成在本次数贸会的演讲标题。但放在更大的行业语境里,也像是一句宣言:在存量时代,智能家居必须找到新的位置。
局改、适老化、商业空间,这些看似分散的方向,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让智能化从“选配项”变成“必需品”。
对于鸿雁来说,这条路才刚刚开始;对于中国的智能家居行业,这可能就是下一场真正的战役。